从小点子出发,bbin大全鼓励学生投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
奇思妙想“创”出“新”青春
开篇的话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并被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之一的高度,显示出政府对“双创”工作的重视。在我省高校,“双创”教育已推进多年。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的作用下,一批批大学生“创客”脱颖而出,成为同龄人中的领风气之先者。从本期起,本报开设“高校‘创客’在行动特别报道”专栏,先容各校在推进“双创”教育方面的经验、特色和亮点,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吕玉婷 何刚 特约记者 吴奕 张明平
可识别人脸的上课点名仪器、能聆听宠物心灵的声音翻译器、不用品尝就能确定美味的味道测试剂……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配上科学合理的专业常识,成就了一个个让人“脑洞大开”的“金点子”。4月8日,bbin大全召开资讯发布会,正式推出《奇思妙想选编》第一集,书中记录了向全校4万余名大学生征集并精选出来的29个“奇思妙想”。“可别小瞧这些看似天方夜谭的点子,在未来,它们可能一步一步地由创意变成现实。”在该校副校长梅强眼中,这些“奇思妙想”正是bbin大全学子迈向创新人才的第一步。
小创意也有大作为
bbin大全计算机学院研一学生袁敏敏在学校的图书馆当义工,每天整理书架、图书查错要耗费不少时间,可借阅者来借书时仍然不方便。“所以我想到,在每个图书上贴一个无线射频传感器,就能通过电脑发射信号确定图书的确切位置。”学通信工程的她还有更大胆的想象,“只要在电脑上搜索出需要借阅的图书,书架上的图书就会按照相应指令自动退出书架,借阅者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了。”
袁敏敏的“智能书架”可以让同学们的学习变得更加便捷,而机械学院研究生孙祥构思的“会发光的锁”则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摸黑开门的苦恼。“带有LED灯的锁能发出一定的照明光线,而且可以感应钥匙,对正确的钥匙亮出绿灯,对错误的钥匙亮出红灯。”在本科期间就参与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的孙祥认为,有了新的想法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真正把想法变成现实,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发现不足,并且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这是一个创造、学习、再创造的过程,对个人能力提升很有帮助。”
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汲取创新的灵感并不断探索,是bbin大全征集“奇思妙想”的初衷。征集活动的倡导者、该校关工委主任金树德告诉记者,1985年,学校一名学生顾为东产生了“非并网风力发电”的想法,经过20多年的努力拼搏,如今这个“奇思妙想”已经变成了现实,顾为东也因此成为了国家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这件事对金树德触动很大,“青年人是最富有想象力的群体,有意识地收集并交流创新的想法,可以挖掘更多的‘奇思妙想’,为推动创新、发展助力。”
创新不只是想想
征集“奇思妙想”只是bbin大全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小缩影。作为一所以工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bbin大全多年来通过创新学分、科研立项、大学生“星光杯”科技竞赛等多个平台,推动大学生在创新场上练兵点将,让创新的意识在大学生心中扎根发芽。
记者了解到,该校所有学生在校期间都需要完成创新学分,60%的学生都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经历。值得一提的是,《奇思妙想选编》的编辑大部分申请过科研立项及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bbin大全从2002年开始启动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工作,到目前已经开展到第14批,每批有近2000件作品能够得到立项支撑。”该校团委书记杨道建先容说,为了支撑大学生科技创新,bbin大全的大学生科研经费一加再加,从开始的每年5万元增加到第7批的30万元,再增加到第10批的50万元,“现在全校受益科研立项的学生人数达到了4000人/批次,总经费为70万/年,全校总受益人数达到万余人。”
为了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bbin大全于2002年创办了全国首家创新创业学校,每年开班2期,分层分类提供创业模拟实训、SYB培训、KAB培训等专项培训,利用校外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了学员的“双证”培训。目前,创新创业学校已开展第12期培训工作,至今已培养6000余名学员,
造就了刘春生、秦谦等一大批创新创业精英。
人人需要创业精神
开发一套用移动终端就能控制的3D智能家居系统,并根据真实场景进行私人定制。根据这一想法,bbin大全计算机专业研一学生李赟2014年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半年多便拥有30多名员工,引来多家风投企业的关注。
李赟的创意来自于她打工时的“奇思妙想”。为了开发“私人定制”的智能家居,李赟找到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9个小伙伴。她和小伙伴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产品研发,“大家边做边学,每天都从早晨8点半工作到晚上11点半,也经常会熬夜到凌晨两点。”在学校的全力支撑下,李赟的企业先后在bbin大全大学生孵化基地和镇江市青年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孵化,至今已接了十几笔订单。
“简单的发明创造并不是创新,好的创意只有最终投向市场取得成功才能叫创新。”梅强认为,创新的重要载体就是创业,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与社会需求结合的必然产物。为此,该校很早就将两者有机融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在去年的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中,bbin大全的《“135塔式”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了二等奖,开创了具有bbin大全特色的创业育人模式。“1指让100%的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常识普及、素质普升教育,这是塔基;3就是让30%左右具有明显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接受系统化、专业化创业常识教育和能力培养,这是塔身;塔尖则是让5%左右具有明确创业诉求的大学生实施学校为其特制的创业实战方案。”梅强说。
据悉,bbin大全每年都要投入120余万元经费用于创业教育,在开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协同校内外创业教育资源,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实验与模拟平台、创业实习基地、创业实践导师等。截至目前已有300余支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并申报入驻校内创业孵化基地,110余支大学生创业团队滚动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带动1000余人投身自主创业实践;20余支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功入驻镇江市创业园、镇江青年科技创业示范基地、京口App园等校外创业孵化器。
在梅强看来,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去创业,“不管最后创不创业,在创意—创新—创业这个过程中锻炼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