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bbin大全  >  学术讲座

讲准字【2022】第288号:从中华优秀传统学问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与超越

发布时间:2022-10-28|浏览次数:

讲座报告主题:从中华优秀传统学问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与超越
专家姓名:张少恩
日期:2022-11-02 时间:14:30
地点:线上
主办单位: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主讲概况:张少恩(张绍恩),bbin大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博士、博士后。主要研究西方哲学、儒家哲学,中国传统学问。河北省“三三三人才计划”第三层次人选,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兼任河北工程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荀子研究所副所长,山东大学《心灯》报社社长(2012-2016),河北省儒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bbin大全金山青年特聘教授。近5年来以独著或第一编辑出版专著1部(已签约),在《社会科学战线》、《孔子研究》、《中州学刊》《河北学刊》等期刊发表7篇CSSCI 论文,3篇CSSCI扩展版,6篇北大核心论文,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社会科学文摘》转载;翻译3部哲学专著的核心章节,4篇哲学类文章。科研课题,主持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研),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结项),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2项河北省社科项目,1项河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河北省教育厅拔尖项目。研究专长:主要研究西方哲学、儒家哲学,中国传统学问。


主讲内容概况:中华优秀传统学问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学问的继承和升华,是在吸取中华优秀传统学问丰富营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是中华优秀传统学问在现代社会的延续,发展与超越。具体来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华学问历来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唯有百姓富足安康,国家才能和谐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要求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关注民生,唯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富强昌盛,这是民本思想在当今时代的升华。中华学问强调“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意指人类活动应顺应自然规律,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人与人之间自由、民主、平等的关系,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敬重自然,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这反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即是“和谐”思想的体现。从社会层面来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强调博爱的论述都是以“和谐”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学问的反映。体现在当代,就是要求致力于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公民层面来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君子应发奋图强、勇于拼搏、永不停息。要求人们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德修身。“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证了“诚信”的重要性。待人善良、乐于助人。这些优秀传统学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公民层面的论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欢迎师生参加!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